当前位置:江南(中国)官方 >文化沃野
 
忆中秋
来源:党建工作部 阴秀丽 发布时间:2022-08-27
  

   “八月十五云遮月,正月十五雪打灯”,这样合辙押韵的“打油诗”妈妈说得轻声细语?我停下手中的作业看向正在忙着做晚饭的妈妈。她的眼光正透过弥漫着水雾的玻璃窗望向院子,嘴里还念着下文“看样子下一年元宵节会下一场漂亮的雪....”,她一边收回落在窗外的神情,一边继续捏着手里的饺子皮,一个、两个、三个.....,包好的饺子顺着盖帘的外缘一圈一圈向内整齐地排列着,不一会便形成了一个“靶心”的样子。铁打的炉子上坐着一口铝制的蒸锅,锅里的水已经在不停地翻滚着,只等着这一盘饺子下肚来降温。
  夜幕下,那情、那景、那画面,温暖真切。
  妈妈做包馅类食品的绝技是一般厨娘妈妈都无法超越的,无论包饺子、包子还是做馅饼,无论做得多与少,馅和皮的比例总是能刚刚好,不会剩下馅料也不会有多余的面皮。和面不粘盆、不粘手这项技巧,是我至今都不能达到的目标。擦干的搪瓷盆中间倒入合适量的面粉,在面粉中间隆起的地方挖一个见底的坑,形状如同火山口,妈妈一手拿着水瓢一手在面盆中和面,左手的冷水缓缓浇入“火山口”避免水外溢,右手从“火山口”左右上下不同方向,不断向内拨动把面粉搅成絮状。形状各异、大小不同的面絮在压力作用下被揉成了一个大面团,柔好的面团和着剩下的干面粉散发着天然麦香,混合在温润的空气中凝结出一种甜甜的气息。柔好的面团经过近1小时醒面,水分便变得均匀,达到一个水分平衡的状态;经过二次揉面充分排空里面的空气,面团变得光亮细腻有弹性。妈妈通常会把面团分成4个小面团,然后取出其中一个用手腕根部的力量不停向内翻揉压,不一会就揉成一个中间空四周圆滚的半圆形“馒头”,再从中间最薄的地方抠一个洞,握住边缘向四周攥捏做成圆柱形圈圈,断开形成长条状,揪出大小相等的面剂子,饺子皮的胚就做好了,这样擀出来的饺子皮更加筋道,有嚼劲儿。
  好吃不如饺子,调好饺子馅是关键。妈妈活饺子馅习惯选用后尖肉,瘦肉偏多肥肉较少,配菜在冬季会用酸菜多一些,春秋多用白菜,夏季则比较丰富,菜椒、芹菜、黄瓜、胡萝卜、茄子.....,在妈妈的加工下总是能调成鲜香美味的饺子馅。妈妈说:“调好饺子馅最关键的是调好肉的味道,所以先要把肉‘喂’香了,饺子味道自然不会差”。妈妈像中医配药一样,桌子上摆满各种装满调味品的瓶瓶罐罐,盐、姜末、花椒粉、酱油、味精、鸡蛋清依次加进去,用两根筷子顺时针搅拌成旋涡状。妈妈说:“搅拌的方法特别重要,一是必须向一个方向,二是少量多次加入葱姜混合水,持续搅拌成有阻力的肉泥才行,最后加入食用油锁住水分,再搅拌一会,就能味道肉馅散发着调味品和鲜肉的香气,这样的饺子馅咸和鲜味都不会差。如果闻不到香味就要再加一点盐,肯定是少盐的原因......。
  无论中秋、端午,还是春节、元宵,所有和节日有关的日子,我家都要吃饺子,这是奶奶留下的传统。所以我和姐姐打小就被培养成擀饺皮的接班人,“学徒”到“成才”大概用了两年时间。在我五六岁的时候,妈妈就以“代入式”教学引导我学擀皮,期初,每次包饺子她都会给我一块面剂子“玩”,让我自己想办法弄成圆形;后来对待面疙瘩不感兴趣的我,妈妈又相想出鼓励的办法,不管是啤酒瓶子还是木棍,谁擀的圆就能吃第一锅饺子。为了能吃第一锅饺子,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可以单手擀饺皮,除了速度不快,标准已经和大人接近。
  今年中秋月正圆,晚饭后坐在院子里唠起小时候的事,我便想起妈妈那句“八月十五云遮月,正月十五雪打灯”,我拉起妈妈手故意问那是什么意思?妈妈应声回答:“这是老一辈人留下的说法,如果中秋节当天是阴天,乌云遮住了月亮,那么来年元宵节一定会下雪,自从我有了你们三个,数着日子看着月缺月圆过日子,发现这些老人古语总结出来的规律还是蛮准的”。
  “二十四节气”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用的历法中所特有的,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规律,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,二十四节气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指导性,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,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。

 

 
 
  
 
 
   
版权所有:江南游戏
网站备案:京ICP备09039025号
地  址:北京市顺义区机场东路2号中国冶金地质4号楼
官方微信